课桌下的彩虹:记忆里的积木铅笔
还记得那支藏在铅笔盒里,能悄悄拆开又拼上的彩色铅笔吗?它不光是写字工具,更是我们童年课桌抽屉里的秘密乐园——它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积木铅笔。
乍一看,它和普通铅笔没什么两样,只是短粗一些,色彩鲜亮得像彩虹糖。但它的魔力藏在笔身里:轻轻一掰,它就能分解成好几截小小的、方方的“积木块”。每一截,都是一个独立的铅笔头。写钝了?不用找卷笔刀,直接换上一截新的笔头就行,省事又方便,难怪孩子们戏称它为“下蛋笔”,仿佛它能源源不断地“下”出新笔头。
然而,它的真正魅力远不止“免削”这么简单。当老师转过身去写板书,或者埋首批改作业时,课桌下的小手就开始忙碌起来。那些拆下来的彩色笔头,红的、黄的、蓝的、绿的,在孩子们灵巧的手指间翻转、组合。一架歪歪扭扭的“飞机”诞生了,一座小小的“房子”搭起来了,甚至有人雄心勃勃地想拼出一艘“火箭”。这一刻,枯燥的课堂仿佛裂开了一道缝隙,透进了自由玩耍的光。它巧妙地游走在校规边缘:陀螺、溜溜球是明令禁止的“玩具”,但一支铅笔呢?总可以带进教室吧?积木铅笔就这样以“文具”之名,行“玩具”之实,成了无数小学生口袋里的宠儿。
« 上一篇
小时候看过的杂技表演
下一篇 »
别翻了,亲,博客没写下一篇文章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